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枝新闻”报道:“南亚新体育官网机电模式”打造“实战工匠”新标杆

2025-04-10 17:59:1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枝新闻”报道:“南机电模式”打造“实战工匠”新标杆,全文如下:

  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月2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南钢智慧中心联合举办了“现场工程师项目”二期导师聘任仪式。校企双方领导、企业导师以及21名二期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在仪式上,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刁爱军与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王芳共同为四位企业导师颁发了聘书。这是继2023年一期项目成功孵化28名“即用型”技术骨干后,校企双方再次携手,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现场工程师”项目是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期学员已通过实际工作成果证明了该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南钢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企业急需“精操作、懂工艺、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显著缩短了30%以上人才成长周期,学员毕业后即可胜任中级工岗位,部分优秀学员已具备冲击高级工职称的能力。

  王芳表示,二期项目将推出一系列新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具体包括:优化培训周期与课程结构;增加实操训练,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师资配置与激励机制,鼓励导师投入更多精力,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些举措将为南钢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

  刁爱军在会上详细解读了“现场工程师”项目的底层逻辑,指出该项目通过“1+2+4+X”体系,将企业生产中的痛点转化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校企联合开发的17门课程中,《高炉炼铁原理及实操手册》作为核心教材之一,其30%的案例来源于生产线的技术攻关和经验积累。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企业实际需求,也为教学内容注入了实践导向。

  二期课程新增的“原料配比优化”模块,正是基于一期学员在高炉冶炼铁水操作中的实践经验而设计的。该模块的引入不仅能够帮助学员认识到提升铁水性能的重要性,还能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高炉运行稳定性提供新的思路。通过这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课程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国劳模、南钢板材事业部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副主任兼首席技师张红军介绍,通过虚实结合的“三阶训练法”——案例剖析、虚拟仿真、现场实操,技能转化效率提升了40%。他指出亚新体育官网,传统培养模式下,学员需要两年才能接触核心工艺,而现在正式毕业半年即可上手。目前,南钢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进及管理提升等措施,转炉冶炼45分钟以内就能完成超低磷高端品种钢的生产。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训练,能够快速掌握相关实操技能知识,达到上岗操作标准。这种“数字孪生”培养模式,让技术传承从“经验传递”升级为“数据驱动”,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

  ‌“三个月前我还是记不住公差标准的‘小白’,现在已能独立完成轴承座装配。” 轧钢车间,正在调试kocks轧机的二期学员马鹏丞表示,每天“晨学工艺理论、午练设备操作、晚做技术复盘”的高强度训练,让他快速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

  目前,校企联合申报的3项智能运维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同时,学员参与的低碳炼钢课题有望获得省级重点立项。随着学校长三角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落成、“5G+工业互联网”体系认证的推进,以及10家链主企业联合组建产业学院等项目的正式启动,南机电的产教融合模式正加速落地。这一模式通过深度融合产业需求与教育资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南机电模式”将进一步为制造强国建设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亚新体育官网

搜索